大家智慧公益大讲坛

大家智慧”公益大讲坛,是由海南蓝线文化传媒发起,面向社会大众开展的大型公益智慧交流活动

大家文化|胜利纪念日--受降仪式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

今天是9月3日,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,1945年9月2日,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,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则选择于9月9日于南京举行。

受降,是指接受投降仪式或接受投降典礼的简称,也称受降礼,自古有之,是军礼的组成部分。西方的军礼,大概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。在中国,军礼为传统的“吉、凶、军、宾、嘉”五礼之一,《周礼•春官•大宗伯》中更有专项记载——“以军礼同邦国”。 受降,作为军礼的一个部分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 受降礼最初多含于献捷献俘礼之中,后发展独立,是更尊重战败方的一种终结战争的礼仪,显示着人类文明的进步。《宋史·礼志二十四军礼·受降献俘》记载:“太祖平蜀,孟昶降,诏有司约前代仪制为受降礼。”

中国战区受降仪式无论是从时间的选择,场地的布置,无不包含有深刻的含义,处处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今天,小书童就为大家来梳理一下受降仪式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。

受降仪式于1945年(民国三十四年)9月9日9时,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(现南京军区大礼堂)举行。

选择9月9日9日,寓意着三九良辰。易经中九主阳(三个一横的乾卦),而乾在古代代表天(比如乾清宫,是天子居住的地方),九则是易学中的老阳之数,阳九之数代表着上位,这代表着中国作为战胜方的崇高地位。

另有一说,选择这个时间,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发动第一次广州起义(1895年农历九月九日)五十周年。

受降仪式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内举行,9月9日上午,在通往中央军校大礼堂受降场所的屋外大道上,竖立起了一座高达10米的彩饰牌坊,下置三座大门,中间为汽车通行,两边为行人通行。牌坊之上,分三层。第一层安置一座巨大的金属制“V”字,悬挂中、美、英、苏四国国旗;第二层镶嵌着青天白日国徽;第三层悬挂一块“和平胜利”的大牌匾。道路的两侧,每隔50米竖立一根高5米、漆着蓝白红三色的斜条纹旗杆,杆上分别悬挂51个战胜国的国旗,旗帜下面分别站立着全副武装,戴着美式钢盔、肩负背包、手持冲锋枪,身着呢布军服,脚着黑色军靴,手戴白色手套,庄严肃穆的新6军士兵。

整个会场的位次安排也蕴含着深意。在中国传统中,东、南、西、北四方,依次对应少阳、太阳、少阴、太阴四仪,按传统,阳尊阴卑,因此,中国受降代表席位为尊位,坐北朝南,《周易·说卦》:“圣人南面而听天下”,日本投降代表席位为卑位,坐南朝北,象征着臣服。

盟军观礼代表和国外媒体席位则是坐西朝东,《老子》曰:“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”因此,以负阴抱阳(或背阴朝阳)为上,坐北朝南是负太阴抱太阳,居上位;坐西朝东是负少阴抱少阳,居次上位。

除此以外,双方之间安排的桌椅也不一样,中方代表坐的桌子是一张大方桌比日方的小木桌要大三倍,中方的座椅都是皮包椅,日方的座椅是布包椅。

《宋史•韩世忠传》云:“大军至矣,亟束戈卷甲,吾能保全汝,共功名。”缴械是投降仪式的一个重要环节,但9月9日的受降仪式上却没有献刀缴械的环节,这是因为远东盟军统帅麦克阿瑟曾规定“日军缴械时不举行收缴副武器之仪式”且“日军代表于正式投降时不得佩带军刀”,中方将其以第17号备忘录通知日军, 所以冈村宁次等人并未在受降仪式现场向中方献刀。而在北平受降场合则出现了日军献刀缴械的场景。

1945年10月10日10时10分,北平受降仪式在故宫太和殿举行,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根本博(接替下村定)以下20余人按照受降官孙连仲的要求携带军刀入场,鞠躬行礼、签署降书之后,逐次解下军刀呈递到受降桌上再退场。

南京受降仪式,短短20分钟的时间,但它却标志着日本侵华的彻底失败!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9月2日日军签字投降,中国军民进行了14年不屈不挠的抗争,张自忠、佟麟阁、戴安澜等数十位将军阵亡,400余万军人牺牲在正面和敌后战场,3500万同胞伤亡……

《左传》有云, 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。军队,是保证和平的坚实基础,信仰,是国家团结的精神支柱。今天,我们更应牢记先辈付出的巨大牺牲,牢记和平来之不易,忘战必危!


评论